據知情人員透露,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研究者創新了一種的硅基鋰電池,充電容量(charge capacity)翻了10倍。
對于高能量密度的鋰電池而言,硅的應用前景較為有潛力,可儲存大量的帶電鋰離子。然而,硅基材料的力學性能較差,經過多次的充放電,體積會膨脹和收縮,硅電極容易出現碎裂或斷裂。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成熟,硅基材料往納米化的方向發展。研究表明,若將普通的硅材料制成納米級顆粒、線狀或管狀物,有助于防止其碎裂。阿爾伯塔大學研究者想要了解,這類結構的體積需要達到何種程度才能實現硅材料性質的最優化并盡可能降低其不利影響。
她們發現,隨著顆粒物尺寸的縮小,對應力的管控力增強,這可基于鋰的合金化與去合金化(alloying and dealloying)‘呼吸(breathes)’。在直徑1米的范圍內,存在30億個納米級顆粒,在多次充放電后,可提供長期的穩定性。
研究表明,該技術可用于各類鋰電池儲能設備中。近幾年,日本的化學家也發現過渡金屬納米氧化鎢也是很有發展潛力的一種鋰電材料。納米氧化鎢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能強烈吸附鋰離子,使電池擁有更高的比容量。
想象一下,如果用戶電動車的車載電池使用硅基鋰電池或鎢基鋰電池,那其續航里程數將可大大的提升,充電時間將能縮小好幾倍,且車載電池的重量也能減小。